相聚资本余晓畅最新交流: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参与短期炒作

相聚资本余晓畅最新交流: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参与短期炒作

茶先生 2024-11-13 加工机械 9 次浏览 0个评论

  “924”以来,股市走出了一波强势行情,“牛市”呼声渐起,两市成交额也连续攀上2万亿,显示出极强的市场氛围。随着行情向纵深演绎,市场情绪也逐渐从亢奋过度到平稳,走势、情绪的分化也开始显现。

  11月12日下午,相聚资本投资总监、基金经理余晓畅就当下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,与线上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。以下是观点实录,供您参阅。

相聚资本余晓畅最新交流: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参与短期炒作

  对宏观经济的看法

  这波行情的反转起点是924,随着政策转向,央行、各部委政策逐步推出,尤其是市场普遍关心的财政政策落地。合计10万亿也可以说12万亿的力度,比市场的6万亿预期是要更高的。可能市场有化债有疑问,一个疑问是对经济是否有直接的拉动作用。我们的观点是,化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小的。

  首先我们简单理解什么叫化债。过去地方政府通过城投等做项目,实际上很多角色又是偏地方政府该去做的,这个过程中就承担了很多隐形的债务。化债不光是还一些金融负债,也可以还一些欠企业和产业的钱。企业拿到钱之后,现金流有所改善,就可以去做更多的相关支出,从而对经济产生相应的带动作用。

  另一方面,在之前化债的过程中,是让地方政府去解决问题,而化债又会占用很多财政资源。通过专项债就能把这样一部分化债的事情先行解决,不再占用地方政府本身原有的资源,原有资金就可以拿来去做日常支出,不管是民生的还是发工资,或是基建相关建设,都会转化为对经济的正面贡献。

  还有个问题是为什么只看到化债,而没有其他的增量财政刺激?之前很多小作文也在传,地产的收储或是刺激消费的一些政策。我们想说的是,财政政策出台是有自己的节奏的,并不是说有什么政策,财政部立马出台、过会审核后就可以推出来,还是有一步一步的节奏。财政政策的出台要经过一个严谨的测算,以此传的生育补贴为例,比如说每个小孩应该是补贴多少钱,或者补贴之后对经济的拉动有多大效果,都要去做严谨的测算,而不是拍脑袋,这肯定不是财政政策落地过程中惯常的方式。同时本身政策的落地,还要满足一定的行政流程。

  最后,考虑特朗普的当选及未来美国对我的贸易政策,我们对应的可能也会存在一些相关的动作,为将来留有政策余地。

  政策出台后,经济企稳向上,同时也还可以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刺激。当然经济的修复不是一蹴而就的,是一个逐步扭转的过程。

  对投资方向的判断

  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的布局主要面向两类。第一类是偏顺周期的资产,企业经营和宏观环境高度相关,经济好企业增长更快,经济弱企业增长会慢一些。同样是顺周期公司,我们会从中选择自身具备更强经营韧性的公司。今年上半年或者到三季度,有一些公司经营稳健,展现出了很强的内在能力。随着后续政策的落地和经济持续转好,这类公司有望体现一定的弹性。

  现阶段很多公司股价有不小的反弹,我们倾向于选择这类更加稳健的公司,而不是一味追求弹性。其中比如部分互联网公司,整体估值不贵,监管环境向好,行业竞争地位突出,经营现金和股东的回报也非常不错。另外我们也会布局整体产品周期非常强势的整车公司。这是第一大类资产,即顺周期里具备经营韧性的公司。

  第二类是偏成长的公司。顾名思义,他们的经营属性跟宏观经济周期的关联度相对较小,或者说影响有限。更多会受到自身产业趋势的影响,比如全球电车的渗透率,尤其是国内渗透率的快速提升,带来锂电行业的持续成长。虽然汽车大盘没有明显增长,但锂电渗透率实现了持续提升;再比如电器设备出海,在海外不同的区域市场满足当地对能源和电力的需求;也比如在AI产业趋势下,不管是算力还是智能终端升级带来的产业链相关投资机会。

  这类公司的表现更多是按照自身经营和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,投资上我们会在这里面寻找那些展现出来较强竞争力的公司。

  我想还要补充一点,这两类公司的估值不贵,多数公司可能也就是20倍左右的水平,甚至是15倍。同时自身竞争力突出,现金流良好,股东回报也出色。

  港股的投资逻辑

  过去一个月来,上证综指和恒生指数的走势出现一定的分化,截止11月12日收盘,上证指数这段时间上涨6.35%,恒生指数则下跌了6.61%。

  进一步来看,自10月8日的高点后,A股指数下跌后出现一定的回暖,部分板块甚至创了10月8日以来的新高,但港股则表现相对低迷。

  这种分化的出现,我认为是来自于港股与A股交易特征的区别。港股是一个更加面向当下的交易,当下基本面什么样,当下预期怎么去演绎,估值水平如何…是决定了港股的表现,可以理解为是更面向现实和基本面的交易。随着更多政策的落地和经济企稳后的逐步好转,我相信未来会有一个积极的表现。

  相较于港股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交易结构,A股投资者结构更为多元,既有机构、散户,也有游资等,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市场。同时A股是单向交易,在乐观情绪普遍高涨时,单方的定价就会影响市场。也就是说谁最乐观,这个股价就会达到他期望的水平。观点不同的另一方,对股价则没有话语权。于是,短期非常强的表现吸引了更多乐观情绪的人参与,甚至是杠杆资金的介入。

  从融资数据也可以看到,前9个月融资余额持续回落,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,融资余额快速上升,甚至接近2015年高点水平。杠杆资金多数选择的公司机构参与度较少,其选择标的的视角相对淡化基本面。最终结果来看,基本面不太好的公司可能涨得会更多,估值也会更贵。

  首先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。当股市整体企业盈利较弱,无法在基本面资产上形成趋势性机会时,资金更多就会去寻找主题类的机会,所以我们看到过去一年半经济整体偏弱时,主题投资迎来窗口期。

  我想强调的是,如果交易的资产最终没有基本面支撑,纯粹是乐观资金堆起来的,那未来的调整也大概率会很剧烈,尤其是在杠杆资金介入后。因为下跌中杠杆资金的被迫止损,会加速下跌的进程。

  可能有的人也会问,可不可以先介入这样的行情,涨多了再把它卖了?

  老实说这是每个投资者都想做的。但客观看,我们对自己能力有比较清醒的认知,这不在我们的能力选项范围,甚至说是我们的弱项。我们的从业背景和我们擅长的事情,多数也不在对市场交易能力的把握。整个市场线的走向,如果是围绕偏情绪资金的演绎,并不是因为企业的基本面或未来能发生的明显变化,那对于情绪以及对资金的快速捕捉,我们没这个能力。对市场,我们始终抱有敬畏。

  对未来充满信心

  往后一两年来看,我觉得还是蛮有信心的。

  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,股市肯定比过去两年有所作为。我们找到投资的机会,行情演绎也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,而不是说短期靠资金就能推起来,我们对未来信心,也希望大家更有耐心。

  或许短期市场还是一个主题风格,但我们还是会聚焦在基本面较好的、我们认为把握度更高的公司上。

  对海外市场的看法

  今年来美股延续强势表现,但估值普遍较贵。标普500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上非常高的分位,高估值同时市场表现还不错,是因为多方面乐观因素的叠加。

  第一个我们看到的是经济软着陆。三季度的时候,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讨论很多,目前来看连续两个月就业数据向好,其他一些零售数据也较好,所以市场对美国软着陆的预期较为明确。

  第二是通胀走弱。虽然短期通胀走弱没有那么强,但通胀里的一些核心的趋势性变量是在走弱的。同时又进入到一个偏降息的周期——虽然降息预期在走弱——但总体来说是一个偏降息预期,而不是个升息预期,这是第三点。

  还有就是川普选举获胜后,大家对后面更大的财政刺激,尤其是减税抱有非常积极的预期。所以整体来说,经济软着陆+通胀走弱+降息+减税预期,多重乐观预期叠加的结果,就是估值比较贵但表现还是不错。

  但是我觉得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维度来看,这几项变量很难同时达成。不太可能既减税,经济软着陆,通胀还走弱,然后还要有更多的降息预期。未来可能在某个节点就会发生一些比较明显的风险释放,出现调整,这是我对海外的一些看法。

  综合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,我们是以国内股市为主的头寸暴露,海外在现在估值较高状态下,会是非常低投资度地参与。如果未来在某些节点上,出现较大程度的风险释放,我们可能会适度增加对美股的投资。

  问答环节

  1. 最近美元持续走强,对港股的影响在持续显现。12日下午恒生指数跌破了2万点大关,创下了六周以来的新低。那请问这是否会影响对于港股互联网的持仓?

  余晓畅:最近港股互联网走弱的确跟这些风险有关系。上面可能讲的更多是以A股视角去看港股。当把港股市场放在全球来看,我觉得有两个视角去理解。一是国内经济基本面,二是全球的流动性环境下,港股到底处于什么样的配置地位。

  我们刚才说到,港股短期是面向现实的交易,在基本面出现非常强劲的扭转前,或者说增量财政政策还没有落地的情况下,港股的交易偏中性。其走势就更多会受到另一个变量,美元流动性以及对港股配置需求的影响。

  去做一下拟合,会发现过去这一年多,美债和美元指数两个核心变量基本上是完全同步的波动关系。站在这个节点,我觉得对于美国的经济预期,美债的利率以及美元指数,已经处于高位末端。因为经济软着陆,通胀走弱又降息,同时还叠加减税预期,所以看到美债利率的走强,然后间接导致美元指数走强。

  但如果拉开看,从去年三季度以来,对美国的经济预期在一年多的时间出现过两次大的上下行。第一次是在去年三季度,觉得美国经济走强,美债利率冲到5%,但四季度大家觉得走弱,然后开始发酵降息预期,然后利率一度跌到了3.8%的水平;第二轮是今年二季度冲到了4.5、4.6%,然后又跌到了3.7%,现在美债利率应该是4.35%的水平。

  核心的变量之一就是对于美债利率和美国经济之间,我们不能用一个方向去观察。除了经济向好,还要观察到一点,就是美债利率的高企。利率是非常核心的影响资金的一个变量,当利率变高的时候,就会反噬经济,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美国经济在去年利率很高后的走弱。然后降息预期释放,利率下行后,美国经济又表现的还不错。然后到今年又来了一次,美联储降息但发现经济还不错。现在利率确实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,也就是说美国的经济并不是说越来越强的。未来,美债利率未来可能是会慢慢下行,并不是一个持续上行的过程。

  所以总的来说,影响港股表现的更多还是内在经济增长和利率对其的影响关系。现在虽然美元走强对港股有一些冲击,但我觉得已处于末端的位置。

  落到投资还是要看到企业经营的韧性。美元走势和美债利率没有改变企业的基本面,更强的美元指数也没有让企业经营面临很大的压力。而我们后续的经济增量的政策,却是可以让基本面更好的,股价的下跌也会估值更便宜。所以我觉得在当前节点,短期虽然有一些不确定性,但我们对中长期还是充满信心。

  2.信息的无障碍快速流通在最近行情体现的很明显,但这也使得一些投资行为越来越短期,既关心短期的行情,又执着于短期的数据,对长期价值的考量很少,甚至不重要了。你如何看待短期和长期的关系,这会在你投资中有哪些体现?

  余晓畅:这个问题也是我在不断反问自己的,我们到底要选择什么?我觉得投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唯一的标准,但是它应该是一个你更擅长的标准。参与短期交易,很多人是不挣钱的,但也有人能赚到很多。我就问自己:我是那样的人吗?我有这样的能力吗?我可以非常明确的说一句,我肯定不是。

  那我们到底又擅长什么呢?我们还是擅长对公司,、对产业本身内在趋势的把握。只是说过去这一两年基本面不好,我们能分析到的机会不多,未来这一点我觉得是在积极地转变。我相信自己的能力,在未来能找到更多的机会,这是我们所选择的。

  然后我自己再谈一点认知,就是大家会觉得现在的信息流通非常快,我想说的是,信息跟认知是非常不一样的。一个信息就像一场直播,立即就会影响股价,但这个信息跟对一家企业未来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样的影响关系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分析出来。如果把投资周期拉的更长,需要对很多信息以及内在的产业逻辑做交叉验证,以及本身商业模式的思考和辨析。这并不是短期市场消息非常快的流通就能够把它拉平的,这是我们的机会。

  第三我还想说一点,就是大家很多人都说看看直播就可以炒股了,人人都是股神,甚至很多人会觉得看基本面已经不太重要了。我恰恰想反过来说,很多时候一个投资方法能带来一个比较大的回报的时候,往往就是这个方法失效时,大家会把这些资产抛弃掉。所以这其实是反着来的。

  当然这是逆人性的。因为你在对抗当下的市场环境。就像2020年核心资产非常强的时候,那个时候大家会觉得只需关注企业的长期竞争力、长期的增长模型就可以了,结果很多公司到现在有50%的跌幅。我相信随着未来的经济转好,市场会更加聚焦基本面。

  投资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演绎。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,并需要忍受我们方法的失效。的确在某个阶段和市场不太匹配的时候,也要能够沉得住气。当然也非常需要大家的理解,也需要大家的一些耐心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衢州市恒通茶机有限公司 ,本文标题:《相聚资本余晓畅最新交流: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参与短期炒作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
 茶机